最新动态

成长的记忆——七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

分享到:
字号: |  |  更新时间:2014-04-08

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那段时间,应该是中国电影最辉煌的一段时期,于是露天电影,成为当时农村文化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。

时候只要谁家儿子结婚,一定是要放电影的,就象现在结婚迎亲要车队一样。所以,只要打听有哪个村子在放电影,那十有八九就是那村里有新人要结婚了,或者只要听说哪村子有人家今天要结婚,那就去看电影吧,十有八九是要放电影的。

那时候的电影,还不是宽银幕,影片有的甚至是黑白的,但这绝不会影响人们看电影的热情。那时候一个乡镇,可能都有五六个电影放映队,放映员其实也是半职业的,有的是半道出师的农民。不管怎样说,那时的放映员还是很令人羡慕的职业,放电影前能吃上酒席不说,还有烟,有茶,有一定报酬,所以他们的脸上,就显得区别于一般农民的油光和红润。

一般到了下午,主家早已派人将放映设备挑了过来,放映员已喝得微熏。在一个开阔的有如操场一样的地方,一般有两株能挂银幕的树,放映员开始指挥人挂银幕,牵电线,架放映架了。等到一切都调整得差不多,又到晚饭时分,主家又派人过来邀请,去吃喜宴。

以放映架为中央的地方,已陆续有本村的村民般来家什占个好位置,有小座椅,长靠椅,大躺椅,小板凳,长方凳等,但凡能坐人的,都差不多地搬来了。不仅是自己一家人要座位呢,旁村的姑姑舅舅姨亲表亲说不定都要过来看呢,还是先占好位置吧,上次去邻村看电影时,不是也有亲戚照应啊,这次他们过来,也得好好招呼哟。

天终于黑了,电影也要终于要开始放映了。片子的名称,大家也知道了。周围三四里邻村的乡亲也都陆续赶了过来。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,亲戚相互寻找的召唤交织在一起,是任何有天才口技的人都无法模仿出来的。

那时候三五里周围村庄的电影,我们伙伴几乎场场没拉下。印象中的电影有《黄英姑》、《白莲花》、《红日》、《喜盈门》、《黑三角》、《铁甲OO八》、《杜十娘》、《张铁匠的罗曼史》、《咱们的牛百岁》、《红牡丹》、《美女蛇》、《画皮》、《被情遗忘的角落》、《瞧这一家子》、《大渡河》、《R4之迷》、《等到满山红叶时》等等。

电影放完,曲终人散,随着银幕出现再见两字,露天电影院那是一片喧嚣。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是此起彼伏,手电筒掠过天空射出无数的光柱。一会儿,人群向四面八方散去,乡间小道上便出现手电筒集中或零散的光影在移动,在愈来愈远地消散。

如今,再也难见着乡间如此激情的场面,如一朵烟花,绽开在那个年代,燃放过后的灿烂,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。

关于我们

中国家风网自组建以来,参与了大批影视剧的策划、拍摄、制作,团队创作的许许多多作品,多次在全国和省内外比赛中获奖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[查看详情]

联系我们

  • 电话:87089116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地址:青羊区署前街42号6楼

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署前街42号6楼 咨询热线:87089116
中国家风网 蜀ICP备11111167号